心靈札記

龐念安

二零零五年秋季,我在神學院修習了一門「靈命塑造」課程(Spiritual Formation)。感謝神,藉著這課程,有許多機會反省、回顧、默想,並依作業要求,寫下當時的心境。現在擷取其中幾則,與弟兄姊妹分享。

我真是苦啊!

當代媒體充斥著或明或暗的色情訊息。生活在其中,要硬著頭皮來思想自己的性別角色,是一個挺不愉快的經歷;但事後又覺得這樣的反省很重要,對自己幾十年來走過的這段心路歷程也充滿感恩。

在《男人本色》一書中,作者提到現今社會的性文化對男人的衝擊與傷害,令我讀後百感交集。差不多所有負面的描述,我好像都有份兒。而因此帶來的羞愧、羞恥、憤怒、逃避……,又使我心中五味翻騰。那種感受可真夠嗆。

就如書中說到那「失去父親的一代」,其中之一的後果,是男人不斷試圖「獲女性歡心來證明自己是男性」。真的是說到我心坎上。一方面,世界日以繼夜地對我們男性在這方面狂轟濫炸;但另一方面,教會在這方面又往往只高舉不可、不准的道德大旗。遺憾的是,信主近三十年,未嘗有一次在禱告會、分享會、或其它教會的活動中,得聆教會男性長者述說他們在性方面的掙扎和痛苦,也沒有人教導弟兄如何在試探中靠主得勝。環顧教會上下,在這方面,每一位弟兄都像神仙中人,不食人間煙火。好像只有我這個人滿肚子壞水,滿腦子骯髒思想。回顧年輕時那段不短的歲月,內心的自卑、自賤,以及與外來試探之間的張力,我沒有離開教會,絕對是神特別的憐憫。而在接二連三的試探中,竟千鈞一髮,在萬丈深淵之前緊急剎車,僥倖沒有粉身碎骨,事後回顧,更全都是神蹟。

及至年事漸長,世情閱歷稍豐,才逐漸明白這種痛苦、掙扎並非我一個人的專利。我只能感歎,我們這些所謂福音派教會,在群體認罪的操練方面,實在近乎空白一片。這缺失往往助長了教會的虛偽文化──陷於同樣困境中的肢體,外表上卻不約而同地裝得若無其事,以致失去了本可以彼此守望、安慰、扶持的機會。坦白地說,在稍稍明白這一點真相後,內心確實對教會這種虛偽文化生出憤怒、不屑的情緒。但感謝神,衪的愛在我心田滋潤流轉,帶領我向更高的層次察看,發現這股負面、苦毒情緒的源頭,原來還是自己的問題──種種不滿、怨言,乃是對自己不滿而欲想逃避、將責任推向別人的自衛機制。想到這兒,心便釋然、放下、交託。

感謝神,藉著老師所指定的課堂習作,得以在這方面作一整理、綜覽、回顧,更為自己未來訂下方向,決意不再在暗中單獨掙扎,而商請老妻助我。得此領受,能不向神感恩?

就說十二月六日這一天吧。早上翻閱報紙,略微瞄瞄,已心知大事不妙,因為其中夾著一份販賣女性內衣褲的廣告畫冊。畫冊印刷精美不說,裡頭那些模特兒近乎完美的撩人體態,更叫我一時彷彿置身於古埃及法老王室的後宮!我想起了一位弟兄,當他陷於眼目情慾的試探中時,曾與神這樣哀哀地討價還價:「都已經不可以吃菜了,難道連看看菜牌也不准嗎?」內心一輪爭戰,最後還是告訴老妻,請她代為將畫冊扔掉,因我實在下不了手!

在回書房時,內心滿有感恩的喜悅,但心底仍有絲絲的失落;也可以說,內心仍有絲絲的失落,但心底滿有感恩的喜悅。我猜想,這將會是一生的爭戰;哪一次我順服聖靈,哪一次我就靠主得勝。而至少這一次,我是得勝了。

生命中的優先順序

當重新審視「家」對我的意義時,有種心頭一驚、忽然覺醒的感受。真奇怪,家是影響我至大至深的生命環節,但我身在其中十數年,竟好像渾然不覺,什麼都像是理所當然。正如楊牧谷在《廚房哲學》一書指出的,習慣實在是人看不見、感受不到,卻影響我們生活極厲害的力量。

由此,我聯想到我的家庭成員都健康、夫妻感情也穩定……,最後想到神的愛、祂對我的揀選。這些事實,哪一樣對我來說不是極重要的?但我真的體現了它們的重要性嗎?我終日埋頭汲汲於蠅頭小利,卻棄眼前極珍貴的人和事而不顧,真的是愚妄不智。

是的,我的愚妄。「我們的羈索,是由許多執著與私欲編成的」。感謝神,藉著這課程的指定閱讀,我漸漸認同楊牧谷所說,我們在平常生活中,其實極少遇見大是大非、漢賊不兩立的局面;多數時候,日子反而是由許多瑣事所構成的。而這些瑣事有的也許看起來緊急,卻並不重要;有的也許看起來平常,卻很重要。故我在安排日常生活,開始有意識地問自己:「這是重要而不緊急之事嗎?」若答案是「是」,就鼓勵自己甘心樂意地做。

像最近九歲的兒子邀請我到青年會打乒乓球,我問自己上述問題,答案是:「是!」於是我便關了電腦,不再分析我買下的杜指指數趨勢如何如何,穿上球鞋出門,與兒子共享了一段親子時光。

還有另一個小例子。不知怎的,最近老妻常於我起床後,著我弄杯咖啡給她;而過往,我早晨喝的咖啡卻一向是她所負責的「份內事」。起初雖有點錯愕,但既然我問這問題的答案是「是」,我就開開心心給她弄吧。

與此相對的,是同時有意識地減少那些「緊急而不重要」之事。例如某福音機構舉辦的聚餐、某社團的慈善晚宴……,這些活動,能推的就推,不能推的也得推。他們沒有了我,仍是活動如常;但家庭沒有了我,卻於我、於我妻兒們,都是無法彌補的損失啊!是的,我認同楊牧谷所說,「真正的男性雄風,是責任感和承擔」。回顧過往,我對人生中「重要」的定義,真的是有點錯置了!

藉著對家庭重新的審視,我生命中的緩急先後,也有了重新排序的機會。我或許是後知後覺了點,猶幸人雖已到中年,但孩子們尚稱年幼,還有補救的機會。這不得不視為神對我莫大的恩典與祝福。

照我本相

基督徒靜觀的操練之一,是從生活瑣事中靜思主的同在與恩典,也檢視自己的本相,感受到身為基督徒,那種知而不行、或行而行不出的張力,以及挫敗與得勝不斷交織的生命圖像。下面兩個例子是我從自己身上看到的:

有一陣子,香港股市大幅波動,恆生指數在二天內上下的波幅逾兩百點。一天早上,安頓了一切,兒女也都送上學了。坐在桌前,開啟電腦,正想好好研究股市行情,此時卻聞老妻呼喚,要我到廳堂作晨禱。心中那份不情不願,頓時充塞胸膛。由地下室步上廳堂的二十多步,真是步步重逾千斤。但在其後的禱告中,我想到教會中夫妻兩地分隔的情況為數不少,便在代禱中紀念那些妻子的痛苦、眼淚,以及獨自養育兒女的重擔。等禱告完起身,我感受到這一次的晨禱、讀經,主特別的親,特別的近。

這事過後的第二天,教會晚上有經文預查聚會。上一次我的邀請成績不錯,有數位弟兄參加;但這次則差不多全軍覆沒,七個電話打出去,最後只得一個回應是正面的。想到培養查經小組組長的工作已有兩年,成績卻慘不忍睹。口裡雖說尊重人家決定,又或是每個人都有自己難處,內心也提醒自己萬勿論斷,但自怨自艾的情緒仍是揮之不去。我相信,一部份原因固然是對福音工作進展遲緩而焦急;但不諱言,另一部份原因,也是如斯「成績」,對我血氣的所謂自尊心有了點點的虧損,因此而起的傷感吧!

我發覺,若真能多點恆心與忍耐,在日常生活中操練靜觀自省,我對弟兄姊妹甚至是教會的批評論斷,必將大幅減少,而代之以體諒與關懷。因為他們種種我認為的不是,在我的本來性情中,也是有的。我與其他肢體一樣,有軟弱,也有盲點,所以才需要彼此認罪、互相代求啊!

作者來自香港,1979年在加拿大求學期間受洗歸主,2002年冬與其妻曾慧嫻姊妹一起來信友堂。現任信友之家西區區導師、英語崇拜總聯絡等,並開放家庭,與曾慧嫻姊妹配搭帶領溫西三家。

回堂刊總目錄    回首頁     回第 16 期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