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心與敬畏

俞 蘭

回頭看自己信主的歷程,實在感嘆,那可算是「神蹟」;因為除了神的呼召、揀選及帶領,沒有其他的可能,就連我自己都不曾想到有一天會成為基督徒。感謝神,將我這個頑固自大的人帶到祂面前,讓我在祂的帶領與感動下認罪悔改、放下自我、學會謙卑、以主為大。

早在七八年前,我就有幸接觸到基督徒。那時因工作之故認識了一對香港夫婦,他們對我關懷備至,送我許多屬靈書籍,無知的我卻不屑去翻閱一下。儘管這樣,神還是沒有放棄我。三年多前,當我初來溫哥華,神又一次召喚我,我被朋友帶到教會。這一次被吸引住了,但不是被神,而是牧師的講道,覺得講道內容對我的人生觀很有幫助。然而,我的態度是對講道有選擇性的吸收,用國內的話講,就是取其精華、去其糟粕;凡「自己」覺得有道理的就接受,覺得不可理喻的則置之不理。感謝神,儘管當時我一直以旁觀的態度置身於教會群體,然而神的話語卻已深深的在我心靈埋下了種子。

三年多的時間,我終於放下自我,完全順服地來到主面前,是如此地心甘情願、歡喜快樂。倒不是說神特別給了我什麼甜頭,祂只是讓我從很多看似平淡的小事中慢慢看到自己的本相,也慢慢認識祂的慈愛、聖潔與公義。這三年中我學到了最重要的功課,就是以信心經歷神,並敬畏祂。

從決志信主並接著受洗那時刻起,我已對三位一體的神建立了初步的信心。什麼是信心?希伯來書的定義是:信心是我們所盼望之事的保證和未見之事的憑據。可見我們對神的信心,不同於無根據的輕信或迷信。我們都清楚地知道人類一直面臨著兩個問題:不可知道的未來,及不可見到的事物,面臨這兩個「不知」只有靠信心。當時的我就和許多慕道朋友一樣,認為必須看到完全的憑據(proof),才可以相信耶穌就是道成肉身的救世真神,否則就是隨便亂信了。這種認真的態度,我到現在還一直覺得是應該的,不過憑據是確定的、百分之百準確的、使人絕不再懷疑的明證;而不用懷疑的明證就已經成為知識或事實,還需要信心嗎?另一方面,儘管我們看不到憑據,卻可以從歷史中取得許多足夠的証據(evidence),這些證據便成為我們信心的支持。有了信心,我們流浪的理性、混淆的情感與散漫的意志便能回歸,從而認識神並與祂相交同行。

神與我們的關係就是這樣建立的。哥林多後書五7提到我們行事為人,是憑著對上帝確實的信心,不是憑著眼見(We walk by faith ,not by sight.)。在這點上,亞伯拉罕是我們很好的榜樣:他因為信神,在對將來不知的情況下倚靠耶和華,抓住上帝的信實(也就是肉眼看不到、感官感覺不到的事實),以自己順服的行為去回應上帝的應許與命令。約翰福音中復活的耶穌向多馬出示釘痕,並對他說:「你因看見了我才信,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。」今天的我們已不可能像舊約新約時代那樣親身經歷神蹟(固然有許多基督徒分享過他們的祈求得到上帝應允的見證,但落空的例子也不少),這就要求我們學習如何對我們的天父建立完全的信心。尤其是像我這樣一個初信者,從原來的不信到現在的信,本來就經歷了很大的心靈爭戰,在遇到困難挫折時便很容易動搖對神的信心;因此如何堅固信心,實在是我必須繼續不斷學習的功課。

在信心建立的同時,我也在學習敬畏我們的神。敬畏並不是畏懼害怕(fear),而是對上帝的威嚴與神聖存著一份尊敬仰望的心,以祂為大。箴言中提到「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,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」(一7),我們常以為世間的幸福是自己爭取來的,卻忘了神才是恩賜的根源;一旦遇到挫折或不幸,又會怨憤不滿,抱怨命運不公平,懷疑神是否真的存在、神是否全善公義。我們常常忘了恩典的根源,自高自大,要求取得自己應得的,把神誤置為與我們平等對待的關係。聖經中神反問約伯的話,對我們這群諸多抱怨的人是很大的提醒,「誰創造世界,誰給予你生命?」

學習在任何環境中倚靠主,學習謙卑,學習放下自己偏執的意志,實在是基督徒必備的關鍵素質。且以一段經文來與弟兄姊妹共勉:「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,便知道祂是美善,投靠祂的人有福了。耶和華的聖民哪,你們當敬畏祂,因敬畏祂的一無所缺。少壯獅子還缺食忍餓,但尋求耶和華的,什麼好處都不缺」(詩卅四8-10)。

作者來自上海,九七年四月移民來加,同時來信友堂聚會,今年復活節受洗,現參與教會招待之事奉。

回堂刊總目錄    回首頁     回第 8 期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