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長成基督的身量 洪予健 牧師 2000/07/23 |
|
|
|
從上主日開始,我們一系列地從以弗所書第四章來查考神對教會的心意。神對教會最大的心意是什麼?就是教會能像祂,並且歸於祂。教會如何能像祂呢?首先,肢體在基督裡的合一是不可少的。聖子與聖父是完全合一的,我們讀約翰福音十七章,主耶穌在受難前一夜向天父禱告的重點是什麼?不是別的,就是求父叫教會的合一如同祂與天父的合一關係那般。為什麼合一這麼重要?因為這是神所賜給教會的真理榮光的彰顯;如果教會中的信徒都說信仰相同的基督真道,然而彼此卻紛爭不斷的話,我們怎能讓人看見基督真道的力量和榮光呢? 自古大同境界吸引了無數人,馬克思也是其中之一。他主張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,社會存在決定人的意識,因此隨著近代大型工業的出現,「一種全新的、代表未來希望的政治群體被鍛造出來了」,那就是工人階級。馬克思認為工人沒有自己的產業,工作時又互相合作,因此是最大公無私、最有組織紀律的階級。他對此一群體寄予無限厚望,彷彿這是打破民族與文化界線、解放全人類走向世界大同的階梯。其實這是一廂情願的想法,因為生產習慣看似可以使人團結合作,然而一旦發生利害衝突,工人階級之間照樣會反目成仇、互相排斥抵制,美加早年的排華案就是例證。馬克思的思想系統不完備,以致其後的發展各說各話,缺乏合一的真理根基,也難怪共產主義運動談團結合一簡直有如夢話了。 合一確實是人類心靈的需要與嚮往,然而人心的鄙私敗壞又使這個嚮往永難實現;唯有主耶穌藉著祂在十字架上的救恩,為我們賜下了牢不可破的合一的根基--信徒同組成一個身體(教會)、同有一個聖靈運行在我們中間、一同指望基督再來時與祂在新天新地掌權、同尊一主基督、一同因信稱義、同守一個水禮,我們更有威榮權能超乎眾人之上、恩典慈愛貫乎眾人之中、信實保守住在眾人之內的獨一真神(弗四4-7) --這七個「一」是神給的,不是人造的,因此神自己就是我們合一的保證。神的榮耀是在眾聖徒之中彰顯的,不是特別只給某些人的,這就是為什麼正統基督教不高舉個人、也不強調神秘經驗的原因。 既有了這不容否認的合一根基,那麼教會作為神的殿,我們如何具體地來建造呢(也可以說,教會作為基督的身體,要如何才能長大)?首先,我們各人蒙恩,所領受的恩賜各有不同,為什麼恩賜要有不同呢?因為組成基督身體的肢體各有不同的功用。基督清楚地知道每個人,我們信心的容量有多大、能被祂使用到何種程度而不致驕傲、可為祂受多少苦而不致跌倒,祂就度量給我們多大的恩賜。因此我們看待自己恩賜的關鍵,就是不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,只求盡職忠心。神願意我們殷勤,如果我們向主求更大的工,就當在主前更謙卑地求主擴大我們蒙恩的量;因為恩賜一旦大於生命,我們就容易沾沾自喜,這對人、對己、對神的工都是禍患。使徒保羅寫出新約廿七卷書中的十三卷、卻為了加在他身上的那根刺三次求告主,宋尚節靠神大能醫好了許多病人、卻對自己的病痛無能為力,這些都是主的預備,為的是讓他們專心倚靠主、不致過於自高。恩賜的來源在於主的救贖,因祂降卑到底,父就將祂升到最高(弗四8-10);所以主耶穌是我們的榜樣,又叫我們明白神賜恩給謙卑的人,阻擋驕傲的人。 主耶穌如何運用祂所賜的恩賜,具體幫助我們在合一中成長、在成長中合一呢?經文提到教會能合一成長的關鍵在於五種需有特別恩賜的職分:使徒、先知、傳福音的、牧師和教師(v.11)。這五種職分都是祂所賜的,不是人意、而是神意,不是民主、而是神主,更不是集團勢力在幕後的交易操作、而是神自己的揀選與差遣。使徒是見證基督復活(徒一22)、有權柄行神蹟異能(林前十四3)、建立教會的人(弗二20),這職分今天已經停止了。先知在新約時代是寫下神的心意、保持福音純正的人,這部分今天也因為啟示已完備、教義根基已扎穩的緣故而停止了;但作先知講道的恩賜(林前十四3)今天還有。傳福音的是在領人歸主方面特別有能力的人,牧師是看顧餵養羊群的,教師則是教導裝備信徒的。神賜下這些與職分配搭的恩賜,難道是為了在教會中形成高人一等的聖品階級嗎?當然不是的。難道是用來代替聖徒嗎?也不是的。這五種職分是為了要成全聖徒,使他們能各盡其職,好建立基督的身體(v.12)。 第十三節「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」讓我們看見合一是事工的起點,也是事工的過程和目標。合一的根基是真道(原文為faith),當我們在「認識神的兒子」方面有合一的領受時(這是最大的關鍵),我們就是在真道上同歸於一了。前面提到的五種職分,都是神話語事奉的職分,都是為了幫助眾聖徒認識神的兒子的,因為生命的成熟離不開對神正確的認識,聖徒的成全意味著在純正的真道上長進。作為基督的身體,教會得以長大成人,所靠的就是對主的認識。 「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」(v.14),我們作小孩子是為了不再作小孩子:以單純、謙卑、倚靠的態度接受真道,好成長為心志上的大人,在知識判斷上不再作小孩子,免得被異教之風搖動,甚至隨從了異端。國內家庭教會在農村地區成長得非常迅速,因為那裡人心飢渴,像孩子一樣地願意接受福音;可惜不少人缺乏智慧判斷的能力,一旦忠心傳講神話語的傳道人離開他們,各樣異端就很容易趁隙而入。而在知識程度普遍較高的地區福音也較難傳開,因為知識份子多半驕傲自負,不肯在真理之前像孩子般受教;希奇的是有些知識份子一旦打開心門接受了福音,卻又從此不肯長大,自動放棄在真道上知識的追求與長進,遇到信仰的疑難不去求問傳道人,反而願意聽信道聽途說的解釋,這種信仰上的童騃心態遇到「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」時,照樣容易中計。譬如有些人用私意解釋聖經,卻裝出屬靈的面目;又有些人用經歷代替或檢驗真理,而不是以真理來識別經歷;還有些人以所謂超自然的神蹟作為號召,卻不傳十字架赦罪的救恩,像這些似是而非的教導,都需要有屬靈知識的鑑別力,才能使我們免於飄來飄去的危險。 如何解決這種問題呢?需要肢體之間彼此「憑愛心說誠實話」(v.15) ,也就是基於真理,以愛心來宣講、勸誡,目的不是為了顯出自己的「能」與「對」,而是為了讓眾聖徒「凡事長進」,也讓教會「連於元首基督」,這樣,我們就能逐漸長成基督的身量了。 |